市政协常委杨松才:盘活老旧工业用地,为科技产业发展腾空间

作者: 时间:2021-01-31 点击数:

1月28日晚,广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市政协常委、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研究会会长杨松才代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科学技术界发言。他建议深化城市更新,盘活现状老旧工业用地,为科技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现状:超过九成的旧厂房地块开发强度低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广州,经济规模巨大,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工业对GDP的贡献在“三大产业”中占比不高、高新科技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较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需要城市空间,广州土地利用总体情况如何?杨松才用数据说明。2009-2017年,广州全市建设用地增加262.09平方千米,年均增加32.76平方千米,年均增长率为1.52%,规划建设用地1949平方千米与现状的1847平方千米对比,全市剩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02平方千米仅能满足未来3年的用地需求,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有限。

广州市现状工业用地约384平方公里,其中旧厂房图版面积205.23平方千米。“这部分旧工厂存在大量的低效用地,超过九成的旧厂房地块开发强度低,容积率低于1.5的地块面积占比92.9%,且相当一部分旧厂房闲置,其他在经营的厂房也是以低端制造业及批发业为主,占比超过60%。”他说,“同时,对广州老旧工业用地进行深化更新改造,转型升级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目前,广州城市更新存在几个主要问题:规划层面未衔接产业发展战略;专项规划管控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对“工改工”“工改科”等涉及科技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不足,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强化更新规划与产业规划无缝衔接建立科技产业要素信息平台匹配库

针对以上问题,杨松才建议全面深化城市更新,具体有三点:

一是强化更新规划与产业规划无缝衔接。包括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战略部署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结合重点发展区域、工业产业区块、轨道站点、生态保护红线等内容划定不同的厂房改造分区,精心谋划产业用地保障措施;按照产城融合思路,精细化地组织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

二是制定全面的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制定“工业改工业、教育、科技”的配套政策,鼓励不改变用地性质,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优质工改项目充分利用市场化融资手段筹措资金。他还提到可学习“上海模式”、 借鉴南京“硅巷”模式。

三是建立工业产业地理信息平台及工改企业库,将有改造意愿的旧厂、工业园区或村级工业园等纳库,增强工改企业与招商项目精准匹配,深挖市场潜力。同时,建立项目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倒逼改造意愿低的企业主动升级改造或者交由政府统筹改造。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方晴、龙锟、廖靖文、李栋、张姝泓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

电话:020-39366733  传真:020-39366717  电子邮箱:gzhumanrights@163.com

京ICP备130194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