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刘志强教授发表于《政法论坛》2022年第6期(CLSCI期刊)的论文《“数字人权”再反思》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该文认为,“数字人权”是人权泛化的结果。“两种四类”的人权泛化,揭示了不同类型人权泛化对主体性的各种挑战,人权泛化的本质在于人权的异化。目前“数字人权”为人权功能、人权理论带来了异化,使得人权的社会功能与应有的道德内涵分离和疏远,涉及到数字鸿沟、信息壁垒的关联性异化,均源于“数字人权”混淆了人权研究的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进而以外部论证代替了人权的内部证成。“数字人权”外部视角的人权研究强调人权受外部条件的塑造,这种描述性的社科研究无法替代人权规范的内部论证,也不能证成具体的人权。经过人权内部视角的核心要素、功能和脉络的检视与论证,“数字人权”只不过是人权的数字化。因此,人权的数字化,无需迁就数字技术对人权的变造就成为“数字人权”。
二十多年来,刘志强教授一直深耕在人权法学领域,以理论回应现实问题的学术关切。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摘。现在出版《罗隆基文集》(四卷本)《人权研究在现当代中国变迁》《人权法国家义务研究》《人权史稿》《人权法治民主》《现代中国人权论战》《英国会议制度研究》等12本论著。其中,专著《人权史稿》,获2015年教育部等单位举办的第四届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二等奖。编著《人权法治民主》,获法律出版社2013年度最突出影响十大好书之一。专著《现代中国人权论战》,获2010年中国法学会第六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人权研究会部级研究重点课题等20个课题。刘志强教授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产出了广泛的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人权研究院供稿)